Skip to main content

51. 教授拿了 tenure 之后思考人生 | 在腾讯和学校带团队有何不同(嘉宾:Changxi Zheng 郑昌熙)

Watch it on Youtube. Or listen on your favortie podcast app.

Show note

我和我的 PhD 博士导师郑昌熙聊了聊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到 tenure 之后的变化和思考。我们探讨到一些比较虚的话题,比如人生的意义,同时我们也讨论了比较接地气的话题,比如业界研究院的运作模式的讨论。Changxi 今年 sabbatical,现在在腾讯北美建立一个新组。

https://boards.greenhouse.io/tencent/jobs/5801070002

让感兴趣的同学直接联系 Changxi:chxzheng@tencent.com

嘉宾: Changxi Zheng 郑昌熙

Tencent America / Columbia University

李丁整理的求职清单:https://www.liding.page/jobs

和我闲聊半小时: https://www.liding.page/1on1

  • 0:00 节目预告
  • 2:10 Changxi 拿了 Tenure 之后有什么变化
  • 8:16 Tenure 的意义。该不该取消 Tenure
  • 13:29 活在当下的一些思考
  • 15:00 教授 sabbatical 一般有哪些选择
  • 18:20 在大学建立实验室和公司有什么区别
  • 30:53 腾讯内部赛马机制 对 做研究有影响吗
  • 43:13 Changxi 在腾讯的 Lab 招人广告
  • 47:21 下期预告:从南方科技大学聊到本科教育的思考

https://boards.greenhouse.io/tencent/jobs/5801070002

让感兴趣的同学直接联系 Changxi:chxzheng@tencent.com

制作/主持/字幕:李丁泽宇

文字后期整理:郭煜

Full transcript text

李丁:欢迎来到新的一期李丁聊天室,今天我们请到了哥大的教授郑昌熙。他现在在腾讯建立自己的一个研究组。Hello,Changxi。

Changxi:大家好,李丁好。

李丁:作为很多做 Graphics 的听众的话,肯定知道 Changxi 的背景,但这里其他 general 做 CS 或者不是做 CS 的人,Changxi 你能简短的介绍一下你是谁吗?

Changxi:好,我最简单的介绍我曾经是你的 advisor。对,我是李丁的博士的导师,除此之外我一直在哥大做教授,主要是关于计算机图形学。然后除此之外的话,我们组也做很多别的东西,包括像人机交互,大规模科学计算,最近这一两年我们在看 nano photonics 的东西也比较多,就是纳米光学的问题。总而言之还是以学术研究为主。

李丁:Changxi 是我 PhD 期间的导师,当时我也是你的第一批学生。

Changxi:第一个学生,不是第一批学生。

李丁:第一个学生,okay。当时我记得我在读 PhD 期间,当然你还相当于是 assistant professor,我毕业之后过了一两年你拿了 tenure,我没有经历过你 tenured 之后的这个就是当教授的经历,从你个人觉得拿了 tenure 之后有什么感觉吗?

Changxi:这倒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我说实在我当时就是学校给我发 email,他说你 tenure 通过了,正式的,完全没有感觉。其实我觉得生活没有任何变化,你该带学生的带学生。就是当教授,因为还得去比如说跟联邦政府化缘,等于要钱,你该要钱的还得要钱对吧,该上课呢还得上课,就是说从生活方式来讲,其实就没有区别。但回过头来想,我觉得可能心态上面坦率说还是有一点变化,我觉得最大的变化,我觉得能给了我一个机会,开始重新思考过去这些年做的东西。我开始说 why am I doing what I'm doing,知道我意思,过去因为 tenure 也好,还是别的,就学校我们刚开始,就是说你总是想某种意义上讲,总是想证明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希望多发 paper 对吧,包括我也知道当时给李丁还有很多同学给了一些压力。但就是你发这么多的 paper 之后就开始想这东西到底有什么意义,因为它虽然说绝大部分 paper 其实也没什么太大的意义,因为这个 research 本来也是这样,但是你总是在想就是说 research 的意义就是,我花这么十年甚至接下来的十年二十年,research 的意义到底在哪儿,可能开始更多的思考这种哲学层面上的东西。还有另外一点就是,可能你想着想着之后,你会发现年轻的时候吧,包括之前后来有,也跟很多同学学生讲,就是说年轻的时候你肯定很在乎别人的想法,而且这东西也是应该的,很多时候我们说你不要在乎别人的想法,你要做你自己,但是事实是你不得不在乎别人的想法。比如说你年轻的时候你要申请 PhD 的,你总得在乎你导师怎么看你的,然后你要找工作,你总得在乎你的雇主对吧。你工作之后你要升职对吧,你总得在乎你的老板怎么看。学术界里面你拿 tenure 之前,现实当中你不得不在乎,比如说 research community 对你的工作的评价这些东西。我觉得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社会性导致,我们必须得至少在一定程度上 leave under the others' expectation。但是拿了 tenure 之后,你开始慢慢想,之后你会发现,因为你有了一定的 job security 说你不用担心,比如学校开处你,就在不犯这种违法乱纪的事情的情况下,你开始慢慢的回归本心了,就是开始想着很多到底怎么样能满足我自己,自我内心的这种满足感过程,我觉得这个可能是心态上面更大的变化。我越来越觉得人生可能你前面一部分你必须得在一定程度上你得在乎别人的想法,但是你慢慢的就是人进入中年,甚至在一定程度上 establish 之后,我觉得人最终还是要回归本心。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拿了 tenure 之后,开始想这些事情之后的一个最大的个人的感受之一。

李丁:对你说这个很有意思,因为我刚好有两点想要加上去的,一个是最近刚好 Georgia Tech 也在公布一些 tenure 制度的改革,具体的细节其实我没有太 follow,因为它没有很官方的文件发布出来。但是之前在我那聊天室的群里微信群里面有很多同学在那里讨论,他们也讨论到了 fear and desire,他们就是说这是做人的两个基本的一个需求,其实你说的关注别人怎么看你,包括说别人怎么评价你其实 fear 的一部分,然后拿了 tenure 之后,是可以让你不要那么关注 fear 了,相反的你可以更关注于 desire 这个部分。所以这也是很多人支持保留 tenure 制度的一个原因,我对我自己对这个问题有一些想法,觉得反正但我觉得 long-term 来讲,tenure 制度肯定在美国是很多这种西方国家是帮助了科学的发展的,像你说的你拿了 tenure 之后,你就可以不用想很多别人的看法,你可以 focus 在自己想要做什么的一个事情上面。

Changxi:我觉得凡是任何的这种 policy 的决定,最终 ultimately 这里还是取决于人,万灵药似的答案,就是 it depends, 还是取决于不同的人。有些人可能就比较躺平了,对吧,就 whatever 了。有些人还是他可能要追求,某种意义上的自我满足感的东西,我觉得还是取决于什么,但总的来讲,至少 tenure 的初衷我觉得还是有意义的,他就是允许你去做很多可能更 long-term 更 bold 的东西,更 audacious 的,但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我觉得可能因为有些人其实最终还是一个,就是说你为什么活着的这么一个哲学话题,你到底是要追求对人类或者社会的影响,还是追求这个自我生活的舒适,不同的人不同的看法,也许我觉得与其讨论说我们要取消 tenure 还是不取消 tenure,还不如讨论我们怎么样评 tenure,就是怎么样决定给一个人 tenure 这件事情,我觉得这样事情比你一刀切说我要 tenure,而我要继续保留 tenure 制度,还是不保留 tenure 制度,我觉得更重要。

李丁:对,然后你刚才这个得提到这个意义,这点这也回到了我想加的第二个 comment,就是说你说你这段时间也在 rethink 你的目的是什么,你想完了之后,你的一个暂时的结论是什么?

Changxi:我可能当然这个东西就是每个人的,首先每个人跟每个人的 philosophy 不一样,就我觉得没有什么对的错的或者更高尚的或者更不高尚的东西。我个人的看法做就说一个人有三部分组成,一个是你过去的经历,一个是你将来的这种愿景,还有一个是你当下所体会到的,但是很人几乎所有人都是把你,通过过去的经历去展望将来。我现在体会到很多,包括自己,包括我观测到观察到很多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做 research 过程当中,都可能太多的纠结于过去发生的事情。然后而去担心过度的担心将来将会发生的事情,而搞忘了当前。所以我感觉最大的就是体会,可能应该更多的 live at the moment,活在当下,去体会生活中每件事情,体会人生当中我们跟学生做的每一个 project,就这个过程。我觉得可能现在更倾向于,倾向于这种,而不用太在乎说我一定是不是一定要去发个 Siggraph 的,说实在话这个 Siggraph 这个李丁也发了这么多,你也知道这个东西都是一个 recipe 的,你说对吧。你发了那么多之后发个 paper 跟谁说的一样,你任何一个 idea 你总是可以把它变成个 Siggraph 基本上,所以我觉得这过程可能是越来越对我来讲可能越来越重要。

李丁:Okay,其实我听一下有一点点 abstract 了,我并没有太太,因为你有具体一点的例子,比如说应该最后举到关于 Siggraph 的例子,但有没有其他一点更 concrete?

Changxi:比如说我们做一个 research project 对吧,很多时候包括自己之前对吧,我承认,包括我看到了很多这个圈子里面的一些,他们就特别在乎说我怎么把他 idea 给 spin,spin 之后就能变成一片 Siggraph paper。很多时候很在乎说这个 reviewer 会怎么想,所以有时候会把结果给弄好看一眼怎么样,其实这种心态其实就是在想我这个结果会怎么样,一切都是以结果 driven。我现在越来越体会到就是说其实没有必要了,最终只要你自己有这么一个 bar,然后你觉得你就是寻找 solution 寻找 paper,因为你 research project 很多时候是有一个问题,然后想寻找 understand 这个问题,然后寻找的问题答案,所以我觉得 understand 这个问题的过程,然后一步一步的去决定怎么样做实验对吧,怎么样去做理论的推导,我觉得这些东西应该是更 focus 东西可能确实说的有点悬,但是 ultimately 就是可能心态上的变化。我是想我记得前段时间我还在,当然可能扯得有点远,前段时间我跟朋友讨论说,你看啊,很多印度的人在美国公司里面做的比较好,然后大家在想为什么,各种各样的理论,然后我自己有一个理论,我发现他们很多印度文化里面有一套这种哲学的东西,我就去稍微研究了一下,我就听到有一个印度的所谓的先哲讲了一句话,说你这个应该用身体去思考,而不是用大脑去思考。我开始不明白这到底什么意思,后来我才慢慢体会到,其实所谓的用身体去思考,其实就是说应该多体会这个过程。比如说做 research 的过程,碰到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去纠结于这个结果应该是什么样子。我现在可能更倾向于这种心态。

李丁:这个有点意思,这个哲学观点我还没有听到过,很有意思。对,我们对这个话题我们可以先聊到这里。然后下一个我想聊的就是,因为现在你在腾讯,然后之前的一年你应该是在准备这个是 sabbatical 该去哪里,这个过程对于教授去 sabbatical 的话,像你当时的话你有哪些考虑?

Changxi:首先我现在是因为 sabbatical,可能有些观众不一定知道这个 sabbatical,sabbatical 的意思就是这应该是美国的大学,欧洲好像我不知道欧洲有没有这样子,但至少东南亚的东亚的学校好像没有,像日本都没有这种东西。Sabbatical 就是说你在学校待了六年七年,严格来讲是教了十二个学期的课之后,你可以选择有一年离开学校,允许你去做 whatever you want,比如去公司里面任职,或者去 startup,对吧,或者你自己在家里面写书或啥都不干,然后带娃都可以。我现在是在腾讯,其实严格来讲是 Tencent America 是一个美国公司,只不过是它 owned by Tencent,就这么一个地方。然后说到选择的话,其实标准的选择其实差不多,也就那些我觉得跟所有的 professor,尤其是 CS professor 可能都差不多情况,无外乎就几种,一个是你去一个公司的 industry research lab,或者你去自己去开一个 startup,再或者你去某个学校的另外别的某个学校的某个实验室,去 visit 一段时间,或者就待在家里面写书了。差不多一般来讲,据我所知就这么选择。当然我也听说有人还去什么非洲支教对吧,干这种事的也有。

李丁:你刚才说大概四大类,当时你有考虑四大类吗?还是说你考虑了其中的一些而已?

Changxi:对,我当时其实选择还是挺多的,刚才说的这些选择,可能写书就没有正儿八经的去考虑过,但除此之外这些选择我都还是考虑过了。但这里面有很多因素对吧,包括疫情,因为疫情来了,你不能大规模 travel,你就算去的某一个地方,大家绝大部分时候大家也是 work from home,你也见不着面,各种各样的原因,最后就是因为种种因素这个叫综合考虑下来就最后决定就是在腾讯。

李丁:那现在腾讯做什么?

Changxi:腾讯是这样,腾讯在纽约开了一个就是新开了一个实验室,然后做就是这种 research lab,但是就跟所有的 industry research lab 一样的,它有一些就将来公司想要实现的 vision,在这个 vision 下面有一些可能技术性的问题和技术性探索的任务,他们希望有通过一个实验室的方式来探索这些新的技术。所以我现在就相当于在那儿 build from scratch。

李丁:基本上从零开始,相当于跟你八年前就是多少年前在十年前的,我记得你加入哥大快十年了,跟你十年前 build up 哥大的 lab。现在公司从零开始 build your lab 这两个有什么不同吗?

Changxi:首先这也是我当时他们腾讯的人来找我,说这个事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因为相当于这个过程就 build from scratch 这个过程,我之前走过一次,这个里面肯定有很多坑对吧。李丁也肯定知道的,可能也就有很多坑,有可能做的可能还相对比较成功的地方,也有很多做的,就回过头来看,可能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就带着这种经验和一种想再试一次,也许会做得更好的这种心态,我觉得就这件事情比较有意思。你说要说在公司里面的 lab 和学校 lab 有什么不同的话,当然这个还是有好几方面来讲。可能第一方面我觉得学校里面的 lab 他就是肩负着一个培养人的培养学生的这么一个任务,对吧,李丁从当时刚毕业的本科生到现在在 Adobe 做得这么好,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欣慰的过程。但是公司里面可能更多的是你 leverage 招到的人,更多的 leverage 他们的 expertise,他们的这种 collective creativity 这么一个过程。当然公司里面你也有这么一个培养的过程,也有这么一个让大家 career development,让大家变得这么 mature 这种这样的一个过程。但我倾向于这个公司的 lab,我更倾向于把它想成一个机器,我有一个 vision 说这个机器应该长什么样子,然后我就去找螺丝钉,把这个机器给装出来这么一个过程。学校里面可能真的更像是一个老母鸡带着一堆小鸡,然后把小鸡长大这么一个过程。这是这一方面,另一方面学校里面的 research,当然我觉得可能很多时候你很多人都会谈到问题吧,学校里面 research 究竟还是更 far-reaching,你可能更在乎这件事情 intellectually 有没有意义,它到底能带来多大的新的知识或者新的 understanding,可能不是特别在乎说我这东西短期之内有没有效果。比如说我们很多年前做的那些声音的东西,典型的例子就是那个东西就是,我们用计算机,李丁开始也做了很多这种工作,让你去模拟生成声音这个东西,回过头来看,你会发现它确实,我们想知道这件事情是不是可能的,所以很多时候比如说你的计算量也比较大,你需要用各种各样的 GPU 这些东西的去把它算出来,不是特别的怎么说,短期之内不是你没法在一个手机上落地。但公司里面的话 research 肯定相对来讲更短视一点,你必须得至少能看到一个 clear path 到产品里面去的,所以公司里面的话可能就跟 product 就更近一点,所以你 build up lab 的时候会更多的想一下我们跟 product team 怎么交互,怎么 interact,怎么 transfer 到这里面去。具体来讲的人员配置上面,肯定你不光是想要很 far reaching 很 visionary 的人,你还需要部分这种能够比如说把代码做的特别优化的,GPU 实现特别高效的这种可能偏 engineering 上面的人,可能搭配起来会,也不能说多样化吧,可能就是重心不太一样。这是我 so far 的感觉。

李丁:对你刚才讲的第一个就是关于学校是从,你的比喻是从小鸡培养成一个成年的过程,公司可能像是一个机器,一个机器的原件的一部分,这跟之前碰巧也是腾讯北美的 Xifeng 说的有点点像。他说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一个地方,公司可能是要做事情的一个地方,然后我感觉你们俩这方面的观点有点点一样。我还没有想得特别透了,因为我感觉学校其实公司和学校这两个都有,只是说可能学校 focus 的是让你成长,公司可能 focus 要你让你做事情了,毕竟公司请你来买了你的时间就要你来帮公司做事情了。但是我感觉把他想成这样子,不知道会不会对对员工的实际的叫什么成长会有影响。虽然大家都知道,我也知道我们只是一个机器中的一部分,但真正把它说出来的时候,我不知道会不会对员工。比如说你看我其实是在 Adobe 里面,我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有我没有我,这个 Adobe 都会继续卖他该卖的东西。但是当把它说出来时候,我就感觉那也还是有一点点。。。

Changxi:就是什么,是感觉这个东西怎么说,应该说我觉得还是可能一个自我认知的一个过程。我其实现在觉得我在 industry,比如在腾讯,坦率的说我就是个螺丝钉,我就是腾讯这么大一个机器里面的一个螺丝钉而已,只是可能我螺丝钉负责一个机器一个大机器的一个小部分而已。就他们用谁的话说,Shree (Nayar) 的话说就是 Nobody is indispensable,nobody owe you anything 对吧。就当你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你就会意识到,一方面我们有每个人的野心,你想有做一些有 impact 的事情。另一方面这样的,比如说我今天死掉了,可能就是我最亲的最近的  family 的人会伤心,其他的人对吧,可能会参加一下我的追悼会,然后第二天就该干嘛干嘛了,这世界该怎么运转就怎么运转。我觉得当你意识到每一个个体生命的渺小的时候,我觉得对吧,这个东西就是个事实。像我刚才说的其实是个事实,只是把它说出来让人觉得有点难过。我们说一个可能更 actionable 的,刚才说到了每个人其实都是个螺丝钉,只是可能说在机器里面负责的东西不一样,然后作为一个螺丝钉在选择机器的时候,就是该怎么选择对吧。我的选择 principle 很简单,相对于做什么事情来讲,就相对于你要走到哪里去来讲,与谁同行更为重要。跟我自己我觉得这个可以跟我们俩之前交流的时候,你也提到过身边的人是什么样的,跟谁一起 work,我觉得这个可能会对我来讲,这回到就说就 enjoy 这个过程,live at moment, enjoy the moment,这个想法是一致的。只不过我现在的情况就是在腾讯,因为我是 build up from scratch 对吧,所以在招人这件事情上面,可能我都话语权比较大一点。从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好事,对我来讲我可以决定应该,你想跟谁工作。当然这只是一方面,就是这个 within the lab,更大的层面上,你还是得跟这个公司里面的 product team,然后包括我的老板,公司里面的老板,学校里面没有老板,公司里的老板,公司同事,你还是有就这样在更大的尺度上还是有这些这样的一些人。但像腾讯这种大公司对吧,包括像 Google 这种大公司,包括 Adobe,肯定有相当大一部分人跟你没啥关系对吧。就是说可能离比较近的这些 team 的人,是不是对我来讲,比如说是不是 open minded,是不是大家都是理性的,不掺杂感情的去尽量不掺杂感情的去讨论一个问题,我觉得还有大家的 vision 是不是类似的,我觉得这些东西可能可能会对我来讲更重要一点。

李丁:了解,你刚才也提到了在学校没有老板在公司有老板,你对于你每天的工作或者说你的研究有什么样的影响?

Changxi:So far 我觉得还好,因为在公司里面虽然腾讯对吧,虽然我有老板,但是他隔得很远,是吧天高皇帝远。我当时入职的时候也讨跟他们讨论了一下,就说只要大的 vision,大的 vision 跟老板或者公司的 senior management 的 vision 是一致的,具体怎么操作的话,可能自由度还是相对来讲比较大。具体怎么操作,比如说 individual project,就我们做什么样的 project,都基本上是我们这边自己决定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其实跟学校里面差别不是很大,只不过你选择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就选择做什么具体的 project,这个时候可能我会先去跟这种我的老板或者公司的 senior management 先通个气,看看他们的反馈。因为并不是所有的 project,至少 intellectually valuable 发展在 commercial 上面都是,不是 commercial,也是 necessarily valuable。所以我在商业价值包括商业模式这些东西上面,就相对来讲我肯定不是我就不不懂那么多了对吧。所以我觉得跟他们这种沟通,包括跟他们向他们学习也是有必要的在公司里面。

李丁:这个的确是天高皇帝远,给你足够多的自主性,的确会对你建组会比较有帮助。我看到我的 producer 在后面加了一个问题,就是大家很多可能听众都知道,腾讯有一个赛马机制,很多包括游戏也好,其他研究组也好,都会有 A 组 B 组甚至 C 组 D 组,然后选一个最好的出来。像你的研究组在腾讯北美在做你刚才说的这种研究开创性的事情,技术这种探索的会有其他类似的组跟你做一样这种竞争的东西吗?

Changxi:对我可能可以稍微给大家一点点 background 的就是我们做事儿大概是什么,然后在这样的一个 background 前提下,再说竞争这件事情。我们其实一个 high level 上面就是我们想做的,我们要在腾讯这边做的事情就是说,一开头 vision 就说在将来所谓的 visual computing,我或者叫 content creation,就在腾讯来讲可能游戏对吧,视频对吧,这些东西算 content 就用来消耗大家时间的东西。这个东西都就你分成两部分看,无论是所谓的计算对吧,就是渲染对吧,物理模拟对吧,各种各样的特效,音效这些东西,另外一个东西是交互,interaction 就包括你跟电脑的交互对吧,手势识别,然后各种各样的,包括你的 VR 眼镜这些,就是一个很我觉得这一点我还是比较认的,就是一个很清晰的趋势,是说的计算和交互这两件事情会越来越分开。什么意思,就是说你的交互将会越来越多的发生在你的本地上面,你的 wearable device 上面,你的 mobile device 上面。计算的话,尤其这种高质量的计算会越来越多发生在 cloud,中间是通过这种越来越宽的带口 network,比如说 5G 什么将来 6G 把它连起来。我觉得这个趋势是很明显的,你如果看 cloud gaming 对吧,我看包括现在所有人在说了,然后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 Metaverse 其实都是一个套路,所以我们这边要做的事情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框架下面,重新思考 Graphics 的一些引擎。比如说你做渲染的时候,你怎么样做 cloud based rendering,或者 cloud client 这种 hybrid rendering,包括 simulation 也是一样,动画生成也是一样,所以我们这个 lab 就在做这一方面的探索,就是更面向将来的技术。所以回到你刚刚说的竞争的问题,首先据我所知,在腾讯内部应该可能没有太别多的组是 specifically focus 在我们想做的事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还好。但另外一个方面讲就是关于竞争这个事,我记得之前我跟李丁你还在这边的时候,我也表达过这个观点,我觉得 research 其实跟 sport 很像,跟一个体育运动这个东西是竞争是难免的,就算你不在公司 within 一个公司 organization 内部竞争,也得面临对吧,腾讯也得面临跟 Adobe 的竞争对吧,也得面临跟比如说 Disney 的竞争,我觉得这种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好事了。你没有竞争你没办法 inspire,inspire 起来。所以我觉得我不惧怕竞争,李丁也知道我们之前在哥大的时候,我们大部分时候都是我们 scoop 别人比较少的时候是别人 scoop 我们对吧,所以还好。

李丁:其实你刚才说到研究跟 sports 类似的关系,其实我是忘了我们之前跟我聊过这个话题,但是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就好像每个公司在好像在做很类似的这种 research 一样。并不是说别的公司跑得很快,我们公司就不跑了。正因为别的公司跑得很快证明了可以做,所以我们也得付现,然后看看对我们公司的产品框架里面有什么可以应用的。如果我们只是说完全依赖于别的工作这种事情的话,我们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懂背后的这些内涵,很难像你说的,比如说高效率的运用到你说的云端,和 cloud and client based 这种架构就很难。所以说哪怕别的公司在做,自己的公司也得 reimplement 也好,还是自己去 explore 也好,都得做。

Changxi:很多时候我觉得一个公司做一件事儿,其实你可以把它分成两类,一类是所谓的战略进攻型的就是项目,一类是所谓的战略防守性的项目。所以战略进攻就是你想这个公司它也不断的去 expand 它的商业边界嘛,所以他想 explore 一些新的领域。而另外一个所谓的战略防守型,就是别的公司在做,我要是不上这个船对吧,将来这事要是 take off 了,我就被挤下船了。为了不被挤下船,我就算砸之前亏之前要保持一定的我们,这就是所谓的在我看来就所谓的战略方式。比如 cloud gaming 回到 cloud gaming,这件事你会发现对吧,比如说 Google 做了之后,好多公司都在做,包括微软也在做,然后 Nvidia 据我所知也有一点一个小的团队在做,然后国内腾讯网易这都在做。这个东西你可以说一定意义上讲,他们在做战略防守。

李丁:了解。然后看看啊,对还有一个我想问的问题是在你开节目一开始的时候你提到,现在你是在腾讯相当于一年的 sabbatical,你看一年过了一半不到然后,你之后是打算比如说在腾讯就做完这一年就走,还是说你要打算长期的接着做,因为你说了很多这些 vision,包括你建组来说。对刚才我们有个话题其实没有聊到,就说你建组的的现在的有什么感想,就是建组组扩张的很快?还是说还是比较一步一步这样子打的基础样子的?因为这个也会影响到你说在这里做多久对吧?

Changxi:我现在的观点很简单,我会把 group keep 很小,until 直到我证能证明这个组价值。就在没有证明不出说白了没有商业输出之前,我不会把组弄特别大,因为我觉得因为你想这个公司里面它给你,就这么一个建这么一个 lab,它是 lab 又不盈利对吧,东西就是往里面砸钱,你怎么所以我从 direct 这个 lab 的角度来讲,一方面我肯定要考虑产出,另外一方面我觉得这可能跟倒是跟学校很不一样的地方。刚刚忘了搞忘了,你得考虑 lab 在公司里面的 sustainability,就是说白了它能持续多久,你不希望说你招了一堆很志同道合的同事对吧,有很多年轻人把他的职业生涯的初期都交付给你,然后搞了两年,然后公司这个 lab 被关了对吧。我想这对于所有人,尤其是 lab 里面的所有人都不是一件好事。所以这个是我可能我觉得跟学校里面不太一样,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小心的一件事,sustainability。Sustainability 从 senior manager 的角度来讲,投入产出比当你的投入产出比很高的时候,就产出除以投入很高的,他就不把它关掉。投入除以产出比较高的时候,那他就很麻烦。所以对所以我觉得刚刚你说的 size 的话,我觉得在我能我们能 prove 说我们投入产出比很高的,之前我们都会把 size keep 很小。当然这意味着可能招人会更挑剔一点,不会那么 aggressive,像某些其他公司一样那样去招人。关于第二个问题,你说将来的打算的话,我只能说 who knows about the future 对吧。如果我发现我不是特别胜任这件事情的话,如果我发现我这个可能更适合这种学术界这种天马行空式的 research,可能也就对吧,这就是个 short-term 的一个 experience,对我来讲或者一个 short-term 的 adventure。但如果就发现这个事儿还是值得,至少有希望我们看到他 potentially takeoff 的这么一个希望存在的话,对后面有很多其他的这种可能的方案对吧。其中一个方案就最 aggressive 的方案,就是说我离开学校离开学术界对吧,就直接在工业界。我 personally 并不觉得做一个藤校的 professor 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事情,personally 也觉得其实也就是只是一个 job 而已,另外一个工作而已,我并不觉得说一个藤校的 professor 就一定比工业界比如说一个 manager 更高尚或者怎么样子。虽然我知道有很多尤其是 Humanity 的一些 professor 会真的会这么想,但这是这其中有可能就是离开学术界。另外一个可能比如说其他的 professor,因为看到他们也有这样的 arrangement,就是一半时间在学校,一半在工业界,对吧。像好多 Vision 的老师都是这样的,这也是一个 potential 的安排。当然这样的话也就是有很多 trade-off,还要考虑到对你学生是不是真的负责,你多少时间在花在学生身上这一系列的一系列的东西。我 personally 不是特别喜欢这种一半一半,想两边兼顾的这种方式,我 personally 觉得这样很有可能就是你高变成高不成低不就的那种。

李丁:对你说的的确是了,我也感觉就是你说的 aggressive 的情况和你说这种折中的情况我也都见过发生的,的确折中是比较难做好的,可能如果教授能力特别强,时间管理特别强,说不定可以做好。但是大部分的情况就是可能都是学生会比较就是惨一点点,因为得不到足够的这个 mentoring 在 PhD 期间。对,刚才你也聊到了很多你们 lab 做的具体的一些事情,节目的最后你想打个广告招人吗?

Changxi:对这是肯定的。对我们现在叫啥,求贤若渴对吧。就是我们坦率说我们现在在这个 lab 就刚刚开始阶段,现在可能才几个人,所以我们现在在使劲的 activity 的招人。虽然像我刚刚说的可能相对来说比较 picky 一点,标准会稍微苛刻一点,这只是我 personal 的。我们 personal 想把 size,就是 lab 大小 keep 比较小的这么一个这个时候的策略。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首先各个方面的专就是 researcher,我们都在 actively 的招。所以各个方面几乎 Graphic 是所有的方面,当然可能除了做 fabrication 做 3D 打印的确实是不太会考虑做。像渲染,尤其是实时渲染对吧,然后就是物理模拟,然后几何处理,甚至包括现在跟 machine learning 比较接近的一些对吧,比如说像 NeRF 这些东西,我们都是非常欢迎大家来申请的。回头我可以发个 link 给你去,你可以贴到下面,除此之外我们也招实习生,而且实习生非常 flexible 的,可能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是在学习 Adobe 的模式,全年都招实习生。如果是博士生来我们这边做实习之后,像 Adobe 一样,都会有一些 gift funding 给学校的老师,我觉得这一方面可能就是 Adobe Research 对我们来讲更像是一个老师,我们想就在实习生这件事情上面,几乎是在学习 Adobe 的模式。

李丁:既然你提到了这一点,我就要为我们的 PhD 同学就问一个问题了,腾讯做完实习之后代码可以带回学校吗?还是腾讯的代码?

Changxi:Research project 我们是 open source 的。

李丁:Okay,这点是跟 Adobe 是一样的。

Changxi:那也是可以的,因为很多,或者可以的写到你的 Thesis 里面,这是我们的。

李丁:因为并不是每个公司的这种特别是偏产品实习的这些大厂的话,会比较不能够把 code 带回学校。

Changxi:可能我需要 clarify 一下,research project 的 research code 肯定是这样的。你包括可以在 Github 上开源没问题,这样如果有一部分东西要进到产品里面,那是另外一回事是。欢迎大家所有具有各种各样方研究方向的同学,无论是你是现在在读的 PhD 的同学想要来找实习的,还是已经毕业了之后的,想要找 fulltime 工作的我们都欢迎。而且我们还多说一句了,除了同学 Graphic 里面,我们也对这个 HCI 这方面的同学也挺感兴趣的。也就是比如说偏一点点硬件的就是说这种 sensing 传感器就是叫它传感器,这个叫感知,然后还有 human device and action 这些方面我们也都感兴趣。

李丁:可以,到时候你发几个那种招聘的 link 给我,都放在 shownote 里面,大家想申请的可以直接申请。谢谢 Changxi 今天来跟大家的分享。

Changxi:Okay,好的 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