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逆潮流转行:从计算机转到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经历 | 前 Meta/Facebook 实习生的分享(嘉宾:Iris)
Watch it on Youtube. Or listen on your favortie podcast app.
Show note
在现在大家都在转码的时代,Iris 做出了逆流的选择,从计算机行业离开,重新开始追随自己的热情,学习心理咨询。现在 Iris 是位于瑞士的一名心理咨询师。在这一期节目里,我们聊到 IT 行业从业者和博士的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可能的应对方式。
嘉宾: Iris 心理咨询师
Iris 微信:iris_psy Iris 邮箱:junchicounseling@gmail.com
- 0:00 预告 + 嘉宾招募
- 0:35 Iris 的计算机&心理咨询的背景
- 5:51 转行遇到的困难
- 10:57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路有哪些选择
- 12:19 IT 从业者&博士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应对方法
- 20:45 听众提出的问题 1:对心理学感兴趣,有什么副业可以做的吗?
- 28:46 听众提出的问题 2:心理医生有没有职业风险或者人身安全隐患?
- 30:55 听众提出的问题 3: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 39:13 Iris 最后和听众的分享,和推荐的书
- 41:15 Iris 的心理咨询服务的联系方式
- 42:07 李丁聊天室志愿者招募
「The Body Keeps the Score: Brain, Mind, and Body in the Healing of Trauma 」https://amzn.to/3rNxiGL
中文版「身体从未忘记 」https://amzn.to/3HOBY4U
制作/主持:李丁泽宇
字幕/文字后期整理:郭煜
Full transcript text
李丁:欢迎大家来到这期的李丁聊天室,今天我们请到了 Iris。你的背景非常有意思,你是学了一些年的计算机之后转行到心理咨询,这个过程大概是什么样子的呢?
Iris:我这个比较逆潮流,上大学之前还是一直都比较按部就班,高中我是理科生然后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也比较自然而然的选了一个理工科的学校,当时是填了六个志愿全都是计算机相关的。本科的时候其实我个人的兴趣一直是属于文理兼容的那种,对各个学科各个领域没有说特别特别突出的兴趣也没有说特别排斥的,所以就这样一直按部就班的走下来。那时刚上大学的时候发现了大学里学的专业课程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对我来说可能更像是一种完成任务,又有点像高考的高中生活的延续。那个时候我就开始想,我就经常泡图书馆去读一些自己喜欢的心理学、心理咨询、社会科学、哲学这些乱七八糟的书。但是比较遗憾的是没有太多时间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因为当时学计算机嘛,课程对我来说是比较忙碌的压力比较大的,所以就一直搁置了。而且又是按部就班地走到了研究生阶段,直到开始说终于要工作了,终于要有这个身份的转换了,才发现一切跟我想的还是不太一样,终于忍不了了。
李丁:对我之前看到你在另外一个公众号专栏里面也写过一些你的这个经历。我记得你还提到去 Facebook 还是哪家公司实习了一段时间,然后更加深切的体会到了可能自己的兴趣不在这个方向是吗?
Iris:对的对的,那个可能算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之前一直听走得比较快的同学就是找工作的同学说,等工作了就不一样了,工作会比上学轻松很多,还有钱赚多开心啊。结果真的就像小马过河一样对其他人来说很轻松很 enjoyable 的事情对我来说就是特别痛苦的。我发现虽然在那个湾区某大厂的时候客观来讲各方面环境都是非常好的,有免费的好吃的,同事们也都非常 nice,工作的环境非常 open,非常 inclusive,但是我自己就是高兴不起来,还是有那种完成任务式的,像上班打卡时的那种熬日子的感觉。我想可能我跟别人是不太一样,可能并不需要按着别人的那个想法来走。
李丁:那你一旦有了这个埋下这个种子之后,你想要探寻新的一个这种职业道路也好,人生道路也好,这时候你下一步做的是什么呢?
Iris:那个时候是实习嘛,实习的时候认识到这个工作环境不太适合我,回到学校之后立刻选修了一些心理学课程,我就把所有的心理学基础课都补了。上课过程中确实发现跟以前理工科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很不一样,我发现自己虽然说这些心理学的知识对我来说都是崭新的,都是需要费工夫去学的,甚至我可能有的时候有的作业对我来说是有难度的,因为我很少写作嘛以前,作为理科生一般都是最多就是写个报告写个那种 technical report,所以心理学的一些论文对我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有的时候可能第一次交上去我只拿了八十多分或者拿了个 D,但是我发现自己并没有沮丧。在一个自己喜欢的领域里不能通过他人来肯定自己,我并不会觉得焦虑或者慌张,就自然而然地比较 enjoy 那个过程,所以我觉得可能真的是走对路了。就是因为你真的很喜欢这个方向,哪怕过程中遇到一些挫折,遇到一些成长都觉得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的。
李丁:这个其实是你在读计算机的 Master 当中,最后一个学期学的这些心理学的课程对吧?
Iris:嗯对,最后差不多一年基本上把所有基础课选修了一遍,计算机的课程其实我可以提早毕业了,修的差不多了,我就在学校赖着不走就把心理学课程修完了。
李丁:之后你再专门再修一个心理学的一个 Master,然后再开始的这个职业的道路是吗?
Iris:就正式学了一个心理咨询相关的专业,一个 Master。
李丁:这个时候,刚才你也提到了有很多就是来自于家人来自自己的一些,或者一些同事同学的,一些像你说的走得较快的同学的这些压力。这过程中你可能也预想过这样的困难,那你能分享一些你在实际上走这个路上有遇到某些没有预想到或者说比你预想的更加 challenging 的一些困难呢?
Iris:首先你提到更加 challenging 的困难,我第一反应是我之前预设的种种困难好像并不存在。比如说预设的金钱方面的压力,因为心理学是不太挣钱的行业,可能大家看到从事那种行业顶尖的 top 百分之几的人大佬那肯定都是不愁钱花的,肯定会有机会,但是行业腰部的心理咨询的平均工资也就比如说在美国就四万多美元,跟我之前待的 IT 行业来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可能会有这方面的落差,就怕有压力及金钱方面有压力。再一个会有 peer pressure,就是跟大家不太同步了,大家都在往前走开始崭新的人生,迈入下一阶段了,我开始读心理学的研究生的时候我好多同学都快博士毕业了,这可能会有落差。但是我发现就是特别神奇的是,真正踏入这个领域之后这些困难都不存在了,或者说哪怕它的存在我也就甘之如饴。因为从知识本身或者是我的心理咨询实践本身我得到的快乐能够使我包容这些困难。
李丁:这个很有意思,我本来预想的是说你能分享你意想不到的困难,结果你想的说今天想的困难反而倒不是困难了对吧,因为你提的这点很有意思。我最近也刚好看了一个博主,他开了一个狗舍,狗舍也不赚钱,就收养狗狗或者做 Dog Airbnb 的这种感觉。他真的热爱这个事业,哪怕他不赚钱他也得到它的快乐,因为他赚钱的目的最终就是让自己生活变得开心能做你想做的事情,他现在已经能够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其实已经提前实现了这个目标。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你有没有遇到一些其它的困难呢?预想的这些其实并不是困难,有没有那些没有想到的突然冒出来呢?
Iris: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让我自己最 surprise 是身体上的劳累,以前在计算机领域的时候,因为大家写代码什么的做 project 熬夜比较多,很多同学不吃早餐什么的,其实工作压力大没有机会锻炼这些可能会导致大家都是有点亚健康的状态,包括我自己也是。但是没有说额外突出的感知到自己身体上的这些信号,这些身体细胞在发出的信号,比如说脖子疼啊什么的就很少特别突出的感觉感受到。但是学了心理学之后,我能明显地感觉到我的身体在这一方面是确实这个工作要求人一直坐着。大家可能想象的心理咨询就是一开始像弗洛伊德式的是来访者是躺着,病人躺着咨询师坐在后面的。现在呢比较现代一点的流派虽然不采用这种躺椅式的疗法,但是咨询师和来访者也基本上是面对面坐着的,大部分时候是坐着谈话的,同时在这个谈话的过程中要求心理咨询师是高度集中精力,我们叫 Be fully present and active listening,要调动全身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处感官来认真的倾听来达到深度的共情,同时要想下一步该怎么走。这个过程是非常非常累的,所以我常常一天下来可能工作的时间有可能还没有说以前在学计算机的时候那么久,但是明显感到很累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在使劲。
李丁:对因为感觉像肯定就你比如说跟客户沟通的时候,你得就不像说在跟电脑工作一样,你半分钟不打字电脑屏幕就不会动。但如果说你跟你坐在 client 面前的话他说半分钟的话,你就一直在来听然后想下一步你该怎么问问题呢给他一个回复也好,这个过程中其实是非常累的,其实就跟有的时候开一天的会而且这种会不是那种公司的那种大会,而是那种小会你每个会议你得 actually 去倾听的,不是那种大会你坐在那个地方划水这种,这一天就会很累。现在的这个客户当中大多数是用英文去做咨询还是有一部分也是用中文了?
Iris:因为我会通过网络来招募一些国内的来访者,也会被国内的来访者找到。
李丁:那你之后的话这个职业道路是比如说,因为我对这个行业不太了解,是比如说也会有心理咨询的公司,然后你过去当这个公司的一个咨询员,还是说你会有自己的工作室,然后别人会来 Iris 的心理咨询室直接找你,没有通过一个公司的这个媒介?
Iris:都可以的。我们的职业发展道路大概有这么几种,比如说可以去医院的精神科心理咨询科,可以去一些心理咨询机构做全职或者是挂靠或者兼职这样子,也可以去大学像我们国家中国现在非常重视这个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治疗这方面,所以大学咨询中心现在最近几年也是很缺咨询师,可以去大学做全职咨询师也可以做兼职咨询师,当然也可以自己干自己做自己的 private practice 个人职业。
李丁:了解了解。下一个我想跟你探讨的就是说,当时引荐我们认识的其实就是一个博士同学,那我就想说那你其实是个非常独特的一个经历,你即有计算机的背景也有心理咨询的这个背景,那你比如说在你接触过的这些从事计算机行业里边或者说更 specific 一点从事这个读计算机博士呀或者是在 IT 行业里面工作的人的话,这些人群一般有哪些常见的一些心理方面的困扰呢和一些常见的应对方式吗?
Iris:在不同的人群中其实心理困扰的共性可能大于差异。大家比较常见的困扰都是,比如说亲密关系相关比如说生活压力经济压力和工作上的压力等等等等。再一个我想到的是其实就是我们心理咨询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是会很谨慎的给人贴标签,尤其是这个疾病相关或者是人格相关的标签都有很谨慎。因为我们有一个原则就是 Do not make assumptions,因为每个 individual 都是非常不一样的,哪怕得到的是真的确诊了也就是同一种疾病这都是抑郁了,但是他们抑郁的原因抑郁的表现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走进咨询室的过程是要有一个 unknowning 的心态,就是把之前自己学到的知识全都抛到脑后去,像一个婴儿一样带着好奇心去真正了解面前的这个具体的人。
李丁:但是话说回来我觉得你提的这个这点,就我想分享一下我的这个人经历。人是默认是会去寻求这个熟悉的东西的,我们都很害怕变化,很害怕陌生的。比如说我个人的经历,比如说我从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高中到大学这一路走过来,我每到一个新的环境,有可能当我认识一个新的人的时候,我想说这个人跟我过去的哪个人很像,然后呢我可能就会做一些可以把这个叫做 stereotype,或者叫做联想一下这样子的。这其实是有一种程度上你说的 make assumption,其实在跟这个新的朋友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原来他不是。他不仅仅是我以往我以为的那个跟我旧时候的朋友一样的一个人,只是我可能开始因为他们长得很像或者说因为他们都很高或者是某些外表上很容易看出来的东西我就做了这个 assumption,但其实这个可能长久相处起来其实并不对的。所以说我非常同意你说的这个,特别是在这样一个行业里面,很多是心理问题的并不在外在层面的话,需要去跟人的这个本能去做一个对抗。
Iris:我觉得你观察的非常好,确实我们人就是很讨厌不确定性,但是很不幸我们就是生在这样一个充满了不确定充满未知充满模糊充满不安全因素的这样一个世界中。我们是习惯于在新的环境中会找一些熟悉的因素,包括在新认识的人身上新的一段新的关系身上,找到自己熟悉的一些点,这都是很正常的。所谓的一些贴标签的行为,把人分类的行为一定程度上会缓解这种不安。
李丁:对,我打断了你想说的这个接下来的话,虽然很多人共性是相同的但是,那部分我打断了不好意思。
Iris:但是确实简单粗暴的来看的话,从统计上从整体上来看是会有一些客观存在的一些特点吧。我们每个人群的一些特点是有的比如说,你可能 IT 从业者,因为这个行业的原因就是比较的快节奏,像我以前实习的那个湾区大厂他们那个口号是 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如果没记错的话,就是要强调往前走赶紧冲冲冲那种感觉,所以会造成很大的焦虑。工作上这个就是来自于上级来自于工作环境的这个压力会非常大,逼着催着自己一直往前走就慢不下来,这是比较常见的一个困扰。这个行业可能虽然说是属于那种只要付出了就会有收获的一个行业,但是很多时候就是工作盘点中就是看机遇的,会造成人和人的境遇特别不一样,你的 peer pressure 会比较大。同时可能牵扯到一些金钱上的议题,可能会难免会比较,和 peers 比较就会有压力。
李丁:对刚才也提到说这个人很多时候,像看机遇的这个点,其实最近我也看到一个在国内当教职的一个朋友,他离职的时候他写了一篇 reflection 他说我不当教授了我要去业界。他说了一个在学校里他特别不习惯的一点是说,他感觉自己的职业是掌握在几个人的手里面,这几个人可能是他的比如他的院长或者说他的校长,或者 whatever 就是掌握在几个人的手里。他觉得可能说别的行业或者说别的职业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但是我都按着我的感觉是其实业界或者说很多时候,你以为是有一个很客观的 committee 或者一个 process 来评价你,可是很多时候其实并不是,很多时候就看境遇,可能你的职业道路还就是这样在一个人的手上而已,并不是像你想象的那么客观。所以说很多时候其实这个投入和产出它长期来看肯定是成正比的,但就是短期来看它是有很多不确定性和 beyond anyones control 的这种特点的。
Iris:是,你说得很对,就是这种不可控性,就不把握在自己手里,会很多时候会有无力感。但是你提到一点就是关于这个结果,就是很多时候去工作,工作的这个环境,如果是很注重结果唯结果论的这个时候,就催着人就是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三个月之后要完成一个什么目标一年之后完成什么,就无法活在当下。
李丁:但是唯结果论我感觉这可能像是一个,我不知道是 IT 行业的问题还是所有的公司,所有的职业应该都有一个所谓的结果论,因为它有一个目标希望达成。那这样子的情况下是怎么去处理这种重结果而这个轻过程的这样子呢?
Iris:因为确实在那个工作环境中就是很受束缚,职业道路可能是掌握在很少的几个人手里,而学校里也是这样,那作为尤其是研究生就,在位者就是 in power 那些人,老师导师他们手握生杀大权,留给自己的空间很小很小。但是人都是有韧性的嘛,可能需要我们不停的去提醒自己,什么对你来说才是最重要的,看看我现在我到底是被外在的一些因素激励着往前跑,还是说内在的一些动力激励着往前跑。那最完美的最 ideal 的情况可能是这个外在的动力和内在的动力它有很多重合甚至完全重合,那我们就是会干劲十足。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这个两者很少有交集甚至完全没有交集,就需要拓展一下自己内在的一些动力,激活一些适用于工作场合中的价值观啊这样的一些内在动力。
李丁:接下来我们还要花一些时间来聊一下听众提出来的一些问题,这些我在我们的微信群推特上面我就问一下听众,有什么关于这期的话题想问的问题。然后呢有我选了几个问题出来,第一个就是说,有什么心理学方向的这种副业吗?因为有的同学比如他很好奇他想提高自己的情绪控制水平但又觉得自己特别敏感,所以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更适合这个行业。因为你肯定也知道像计算机的话很多人都有各种副业,比如他写个小程序也可以做这个副业。但是心理学这方面的副业有哪些?
Iris:这个问题特别有意思,因为一般来说这个问题会反着问,因为大部分做心理咨询的从业者也许就是,先不说心理学,可能心理咨询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头几年是比较入不敷出的。因为前期需要大量的培训去 graduate school,去拿到一个学位授予,一个这样的长程的培训,入行头几年也是要付出很多要有自己的督导,要不停的参加培训,这样才能慢慢慢慢成为一个独立的咨询师,一个成熟的咨询师,这个过程可能至少需要两到三年。一般来说很多人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然后把心理咨询当做副业,慢慢慢慢慢慢心理咨询这方面这个路慢慢走通了才会把重心挪到这个上面。至于说具体的可以做点什么的话,我想可能没有 IT 业选择性那么多,但是也是有一些的比如说可以做自媒体,做一些心理学的科普,可以写些文章做些视频,可以做心理咨询助理的。那一开始可能没有这个从业资质的话,没法上手直接做咨询,但是可以做一些边角的工作。
李丁:比如说那你现在招心理咨询助理吗?
Iris:我还没到资深的程度(笑)。
李丁:对刚才你提到有一点很有意思,虽然只是听众问的问题我插一个我的私货问题,你也提到了国内的也好全世界的也好,对心理健康这个事更加的重视了。但是你又说在入行头几年大家都是拿副业,靠自己的主业其他的这种不是心理咨询的主业来赚钱的话,这其实听起来有一点点 confuse。因为心理健康应该至少是说跟生理健康是同等重要甚至我感觉更重要的一个概念,但是我们知道这个生理健康 MD 医生的这个行业的话他是需要时间训练很久,然后他是有一个非常规范的一个流程,很少说我白天当码农,下班了之后我副业去做个手术,这个基本上是比较少见的我基本没有听说的。那你觉得这个趋势你觉得未来是一个常态呢?还是说未来心理咨询这一条职业道路会越来越像比如说这个 MD Medical Doctor 这方面去前进呢?
Iris:我觉得你提的问题非常好,提到一个关键点,我刚可能没有说清楚。因为确实是有一些从业者是这样子的,因为迫于经济上的压力头几年是比较容易入不敷出的,我指的这个入不敷出是哪怕你找到这个全职的工作,在一个大机构在一个大学或者是医院做这样的全职咨询师,你课外课余时间要花很多时间来进行充电,进行培训,好拿一些各种职业资格证或者是培训证书等等来证明自己,所以这个过程可能投入要比工资还要高。哪怕可能在美国他们可能发展的年头比较久一些,这个整个心理健康体系比较健全,但是新手咨询师也存在着被压榨的现象,我之前在美国实习的一个机构它是一个 Drug and alcohol clinic,其实就是跟一些有药物成瘾的一些来访者做咨询,所以它是一个可以理解为政府服务机构免费的,只要有一个最低的那个医保都可以免费来做咨询。那个机构它就是能开了工资就很低,它是所谓的 Fee-for-service,开给咨询师哪怕你是从业二三十年的资深咨询师也是,一小时二十多块钱基本上可以是最低工资标准了,经济压力是很大的。所以这样很多人就会一开始干一些别的,尤其是那些转行的人,她会继续干本职工作,慢慢的等心理咨询的各种证拿到之后,资质熬到比较老了之后,机会更多之后她才会选择全职做心理咨询。然后像你刚才说的那个 MD 的那个路径,他们就比较正常,就是培训了很多年,熬了很多年很可能在学校待了十几年才去做那个,拿那个 Doctor title 做医生这个确实也是心理咨询未来的发展方向,它会越来越正规化,给新手咨询师的这个基本福利保障也会越来越健全。
李丁:对我刚才提的这个问题刚好也是因为我下一期就要找一个在美国读医从医的一个嘉宾来。刚才我想到的这个区别,因为之前我也看了很多 Youtube 的这种博主,他就是说在美国从医无论是这种 MD 或者是这种 VET,因为我也看了很多这种视频,他们也都是说读医的那么多年也都是靠贷款在读学生贷款,贷款的时候要做很多年的 residency,然后 residency 的时候也像你说的是被压榨的阶段,就是工资也是基本上入不敷出或者说刚刚好维持生活,等到熬了很多年之后变成了一个 attending 还是什么的一个级别之后,才可以赚到比较多的钱。这个钱就比你刚才说的心理咨询师那么平均工资是四到五万了这个级别应该高出挺多的,因为医生在美国还是一个工资比较高的一个行业嘛。
Iris:像我们这行也会,就是一个大团队的话会有精神科医生 psychiatrist,会有护士会有心理咨询师可能还会有社工,就是分工各不同吧。这几个行业,精神科医生可能就更像你说的那个 MD,他就是读了医学院然后工资会比我们高很多。还有一些有 psychologist title 的人,往往就是拿了心理咨询或者是临床心理 Clinical psychology 的 PhD 学位,他们起薪就会更高一些,这比我们会过得好一些。像我们就是属于 hierarchy 的最底层,硕士毕业之后就可以从业,但是从业头几年会比较艰难一点。
李丁:第二个这个听众的问题是说呢,心理学会不会有职业风险,像你刚才也提到说怨念,很多人可能是精神上有压力啊,他们生活过得不开心啊,会不会有一些这种人身安全的问题呢?
Iris:我不能说完全没有,但是这个问题听起来更像是大众对我们行业的一个误解。因为怎么说呢,其实有心理疾病或者是有情绪困扰的一些人,他们的攻击性更多是针对自己的而不是对他人不是向外的,他们一般是比较 vulnerable 的,而且这样的一些来访者,从我的经验来看大家都是比较宽容的比较 forgiving 的,对咨询师也都是比较友好的。但是你说的这个问题中提到的这个攻击性也确实存在,所以我们比如说国内一些大学的咨询中心,他们的咨询室里它就会有那个报警装置,会做一些防护措施也会有保安什么的。美国也是,我之前实习的时候我会脖子上挂一个可以报警的一个,就像我这个钮扣一样按一下就可以直接报警了,也会提醒督导也会提醒咨询师要坐在靠门口的地方方便逃跑。会做一些这样的准备虽然我没有用到过,我为数不多的经验里面我没有见过这种就是直接攻击咨询师的。统计学上来看确实每年也都会发生一些咨询师被攻击的情况,但是不多。
李丁:下一个的问题是我感觉可能更跟听众切身相关的,就怎么选择一个合适的心理咨询师了?
Iris:这可能客观来看,首先你要看看这个咨询师的简历,是不是正儿八经的在学校里受过心理咨询的教育,有没有拿到毕业证,他的从业年限他以前跟什么样的人群工作过,比如说你的问题是 career development 是工作相关职业发展的一些问题,看看这个人他有没有做过相关的工作,或者是你有酒精成瘾问题,那看这个人之前有没有做过相关的成瘾方面的治疗。再一个是看一下他的资格证在美国会有那个 LPC,每个州的称呼不一样但是基本上是叫 Licensed professional clinical mental health counselor 之类的,他会有这个从业资格证一般是硕士毕业两到三年能够拿到。国内的话就比较复杂,国内目前比较鱼龙混杂,一七年的时候取消了那个心理咨询师的二级资格证,因为在考试之前太容易了太容易考了,所以就是含金量不太大,国家就干脆取消了,目前还没有一个新的政策出来,没有一个新的像律师资格证那样的考试出来。所以需要大家擦亮眼睛去甄别,而主观上也有很多因素可以考虑,首先就是这个人合不合你眼缘儿,这个咨询师你跟他聊天舒不舒服,他有没有尊重你,好多人都是,你合作的方式是非常的包容的。我举个例子比如说这个咨询师用很武断的一些话说,我觉得你童年受过创伤然后你现在的生活就深受那个影响已经是不可逆的了,在我听来这个话可能就过于的 judgemental 过于的武断,就有点伤害人了。但是有的来访者他可能会觉得这个咨询师是权威他的话说的对,而我确实童年受过一些创伤确实对我有一些影响,然后他就会让这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受到了咨询师言语上的伤害一方面觉得他说对了。这种情况我觉得大家就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觉,如果你觉得你受到伤害了,你说对方有一些攻击性的言论或者是有一些 micro aggression,那你就是受到伤害了,他就是对你进行攻击了,你这个时候就要对这个咨询师说 no 了。
李丁:这点我有一个不太相关跟心理学无关的一个经历了。就是工作当中也会有一些很 senior 的同事,有 junior 的同事,当时在一个同事他分享他自己的职业的成长的过程就会说,当你从刚毕业的大学生变到一个在业界的当了十几二十年的一个从业人员的过程中,你说的话的份量是会变的。刚刚毕业的时候跟别人说一些你写的 code 不好看或者不 work 这可能是一个很没有特别重量的一句话,但你如果作为一个从业二十年的公司级别很高的,你对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孩说你写的这个 code 不好,这个重量是非常非常不一样的,所以这个时候你给意见的时候非常注意给的方式和给的时机,各个方面都得考虑到。其实这个有一点点跟你刚才说的很像嘛,就是心理咨询师他其实是也戴了这顶帽子,其实你对别人就很相信你,然后就相信一个很 senior 的同事相信一个专业的咨询师么,所以说无论你说什么话或者说给什么样的建议,都是都是要考虑再三的一个过程。
Iris:对我觉得这个东西确实是很相通的。我还要补充一点就是关于怎么找咨询师,如果是国内的朋友可以去一些大的平台,一些国内现在也有一些做得比较好的怎么说算是推荐咨询师的平台,我现在说可能有打广告的嫌疑,不过大家应该很方便就能搜到这几个大的平台,它上面会把每个咨询师的教育背景,从业年限擅长解决的问题以及是什么咨询流派的都列的非常清楚。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以及看这个咨询师的照片合不合眼缘来进行选择。还有一个流派的问题,因为我们这行说起来复杂,就是分各个流派。最早大家可能知道我们这行的老佛爷弗洛伊德大家比较熟悉的,他是精神分析流派的。还有就是瑞士这边是荣格的老家,荣格派的比较流行。比较新的流派有一些认知行为学的流派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我觉得可能很多 IT 从业者会喜欢这个流派,因为他比较 evidence based 他讲求证据,讲求研究证据,所以他的疗法和技巧,咨询师说的每句话可能背后都是有理论支撑的有证据支撑的。然后也是比较的多多少少有点以结果为导向,所以是一个比较适合短程心理咨询。
李丁:其实很有意思就是以结果为导向的从业者就要去找一个以结果为导向的咨询师的这个流派这很有意思。
Iris:其实也是要看你想解决问题是什么,比如说随便举个例子。比如说我最近要搬家,搬家过程中跟搬家公司打交道,我要跟房东扯皮,我男朋友说他不支持我,他的甩手掌柜不帮忙,那我就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但是这个压力可能他只是过程中的一个很短暂的焦虑,但他又是如此的紧急如此的 overwhelming,我目前一个人 handle 不了。这个时候你可以找比如说这个流派 CVT 流派咨询师,他帮你一条条列出来目前的困扰是什么,然后商量下一步该怎么做,那就可能两三次或者一个疗程六次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如果我的问题是想比较久远的一个问题,或者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我也说不清楚我的困扰在哪,但是我知道我内心深处有一些未解之谜我想更好的了解自己,一些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方面的问题,或者一些亲密关系的一些过去发生在我身上的一切关系的模式我想弄清楚,或者是讲得更抽象更虚一点,是关于人的存在关于我的存在人生的意义这样的问题,可能更适合一些长程疗法就是所谓的精神分析,荣格分析心理学啊这样的一些流派来慢慢地一点点地探索。
李丁:我觉得这几点都非常好,特别是你举的这些例子我觉得我听完之后 OK,可以帮助到我选择我可能更适合对于我不同阶段遇到的一些心理上的困惑心理问题,该找什么流派了这种心理的咨询。那个最后的话,你跟听众有什么最后想说的话吗?
Iris:我觉得还是想提醒大家慢下来,回到我们刚刚提到那个问题,就是 IT 从业者很多时候被项目推着走被 deadline 推着走,各种各样来自社会的来自上司的各种各样的压力慢不下来。现在也是一个信息时代,是一个碎片化的阅读的时代各种信息源爆炸,就很容易信息过载。必须强迫自己慢下来,像我之前提到的我个人经验就是做咨询的,过程中会强迫自己坐在咨询室里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聊,所以会在这样的一个特定的空间,就是特意制造的这样一个空间里,真的会不知不觉的慢下来和自己的身体重新 connect,由此意识到自己没有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我的每个细胞都在呼吁着我要休息我很累。所以我希望大家找到自己的方式来重新聆听自己的身体,能够慢下来照顾好自己。也可以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叫 The Body Keeps the Score,是一个创伤治疗专家讲的,就是如何聆听自己的身体的一个比较深入浅出的一个专业书,也很适合普通读者,也有中文版中文版应是叫《身体从未忘记》,写的还是挺好的。
李丁:可以,到时候会把那个链接放在这个 show notes 里面大家可以看到。最后你刚才也提到了你的这个咨询的这个 client 有很大一部分是中文的这个中文世界,你可以跟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咨询室,然后联系方式。
Iris:因为条件所限所以我只能做视频咨询,比如说 Zoom 啊或者腾讯会议这样的视频平台来聊天。可以把我的邮箱还有工作微信发给大家,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加我或者给我发信。
李丁:现在应该显示在这个屏幕上面了,好的我们这期聊天应该就在这里了。我非常非常开心跟 Iris 聊了一下这个从计算机转行到心理咨询的这个过程,如果听众有什么其他问题的话,也可以在评论区里面讨论,我们下期再见,拜拜。
Iris:谢谢李丁。
嘉宾: Iris 心理咨询师
Iris 微信:iris_psy Iris 邮箱:junchicounseling@gmail.com